首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推荐 | 紫砂工作室 | 论文阅读 | 陶刻 | 紫砂文化 | 雕塑小品 | 制壶 | 人物访谈 | 紫砂名家 | 泥绘 | 茶文化 | 视频
新作推荐 | 大师传人 | 诚信企业(五星) | 行业动态 | 工艺师 | 精品展示 | 企业信息发布 | 会员单位 | 其他工艺 | 产品防伪查询 | 联系方式
闄跺埢
宜兴紫砂陶刻装饰管窥

 

                 宜兴紫砂陶刻装饰管窥

                                    陆明生  

    宜兴紫砂是中华陶瓷文化艺术的瑰宝,数百年来,宜兴紫砂以其温润的色泽、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装饰、雅致的品味而为众多文人、爱茶人和收藏爱好者所钟爱。历朝历代文人在参与紫砂器皿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将诗词书画、铭印雕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引入紫砂装饰,而且将他们的生活品味、审美趣味和哲学感悟融入到器皿的创作之中,使精美的紫砂器富含了更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紫砂界,“字以壶传,壶随字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岁月漫漫,光阴荏苒,今天,历代文人的紫砂铭刻和装饰,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而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瑰宝。
  
    不同的装饰形式和技法,给宜兴紫砂器带来各具特色的装饰方法与艺术效果,其中陶刻是紫砂主要装饰技法之一。紫砂陶坯所具有的良好可塑性,使得文人雅士在紫砂陶装饰上可以随心所欲。无论是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经典书体,抑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绘画形式,紫砂都是理想的媒材。他们以刀代笔,融诗书、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以其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的完美结合,形成中华陶文化中一种独有的雕刻装饰工艺。
    一、 源起与历史
    同古代的陶器一样,紫砂的刻饰最初只是在器皿上刻划制陶人的姓名和铭号。明蔡司霪《荠园丛话》里记载道:“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当时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之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到明万历年间,制壶艺人署名落款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形式。制器者和爱好者日渐追求紫砂器皿上的书法绘画和铭刻趣味,钟情紫砂的书画名人、金石大家、文人骚客纷纷介入其中,促进了紫砂陶刻工艺的发展。
    宜兴紫砂陶刻史上,最具成就、最具影响的是清代嘉、道年间的陈曼生。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绘画和篆刻大家,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这位造诣浓厚的学者,倾心于紫砂器皿的造型与装饰,他与紫砂艺人杨彭年合作,融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设计出宜兴紫砂经典之作——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的“曼生壶”上,诗文金石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文人与制陶者之间的合作,赋予了以实用为主的紫砂器更多的文化艺术内涵,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独特的艺术文化现象。制陶技艺与装饰艺术完美结合,将紫砂艺术纳入艺术创作的范畴,推动了紫砂艺术向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从而确立了紫砂陶刻艺术的“金石文化艺术典范”的地位。
 
    二、 技法和形式
    数百年来,文人雅士对茶道和茶器的钟情,以及对紫砂茶器装饰的偏爱,将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理念融入其中,赋予了紫砂器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如同传统的中国书画流派纷呈一样,紫砂的陶刻装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制陶大师们也形成了紫砂装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或古朴、或典雅、或清逸、或纤秀。
 
    紫砂器的陶刻装饰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誊印画稿陶刻和直接陶刻,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印刻和空刻。
    印刻是我们最常见的刻陶方法。先将事先临摹或创作的书法、国画、图案等底稿誊印到紫砂器皿的表面,然后再按照这些誊印稿进行刻饰。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制陶者会采用这样的陶刻方法,因为这些人没有较好的创作能力,或者从业时间较短,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与之相比,雕刻经验丰富的制陶人则常常采用空刻这样的雕刻技法,这样的技法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陶刻功底,而且能够给自己的创作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这些装饰大家或是精于陶刻技法和制陶工艺的书画家,或是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制壶大家。心中所思,刀下所刻。线条奔放流畅,犹如行云流水,透出如绘画般传神的韵致。根据自己的构思,制陶人手中的刀笔或重或轻,或粗或细,或点或线,或实或虚,如书画大家般完成自己心仪的作品。
    紫砂陶刻艺术的题材和形式极为广泛和丰富多彩。我们在中国画中常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内容,以及各类传统装饰图案都是陶刻的入画素材,其中书法则更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内容。陶刻作者们尤其注重中国书法中的各种形体,充分利用中国书法中的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不同形式的书法来装饰紫砂器,以此体现作品的艺术韵味。这些绘画和书法装饰作品或图文并茂,或独立成章,或情趣皆有,或构图严谨。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中的装饰元素也常常成为制陶人的选择,秦砖汉瓦、木雕石刻、钱币铜器、民间剪纸等等,丰富的装饰题材,多样化的形式风格,使造型和装饰成为有机的结合,两者相得益彰,艺术地体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使观者全面领悟到紫砂器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而构成的完美统一,以及强烈的民族风格和质朴的形式美。 
  
    三、 创新与发展
    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一直是紫砂陶刻艺术不断取得发展的必由之路,历代陶刻大家始终将创新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目标。在今天这个物质文化高度发达,艺术创作空前活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审美情趣出现了多样性、边缘性的特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为了满足艺术市场的需要,以及表达个人的艺术创作思想,在紫砂陶刻的创新上追求个性化,表现自己的独特性。
    然而,紫砂陶刻装饰有其内在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相比,陶瓷装饰的创新要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我们懂得,艺术上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另起炉灶,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在紫砂陶刻的创新中正确地处理传承与创新、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首先,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是为了发扬光大优秀的文化。从历代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作品是各个时期独有的创新,而更多的作品则是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之作。每个朝代的陶者根据自己对形式和内容的理解、不断地去修正和改进前人的创作,最终共同创作出近乎完美的历史经典作品。因此,传承就是将传统的经验充分运用于当代的创作之中,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其次,要充分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造诣、专业素质的积累与提高。艺术家的创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不是依靠作品表面的新奇就可以形成的,艺术的创作与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提高的过程。历史上每一位大家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继承与创新之中,才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因此,只有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在作品中不断赋予其新的艺术涵量,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装饰语言。
    艺术创新无止境。在今天这个开放和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紫砂陶刻装饰的创新与发展既要适应陶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不断地按照社会和文化的需求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发展才有进一步推动创新。
  
    四、 结言
    总而言之,宜兴的紫砂陶刻装饰不仅体现出装饰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制作者本身的文化艺术和装饰技法的修养。正如艺术家笔下的书画作品一样,紫砂器皿大家手中的陶瓷装饰同样反映出他们的人格气质。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展示的是他们高超的技法,流畅的线条和完美的章法。细细品味这些传世名作,我们在心中所能感悟到的却是艺术的神韵和审美的愉悦。对于今天的制陶艺术家们而言,则需要竭尽全力,延续这一传统的陶刻装饰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关闭窗口
艺师查询
您的姓名:
艺师级别:
新作推荐
·郑裕阳 《静观罗汉》
·罗燕妮《洋桶》
·吕伟新作《汉方》
·王潇笠《和合二仙》
·佘燕敏《六六大顺》(全手工)
·范泽君《汉方》(全手工)
·徐小平《水木清华》(全手工)
·华建《方钟》
·李寒勇《禅钟》
·王耕兰《竹钮》
其他工艺
·什么决定紫砂壶价格
·宜兴紫砂壶花货艺术的演变
·摹古在宜兴紫砂壶上的价值
·紫砂壶的审美哲学:骨与肉
·紫砂壶竹节形的发展与演变
·紫砂壶现代工艺的新形器
·纯正紫砂壶与化工壶的区别
·紫砂壶泥料造假的几种表现方(形)式
·宜兴紫砂壶的泥质与泥色特点简述
·紫砂壶的五大独特之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杂志 | 项目合作 | 联合会领导 | 理事单位 | 广告投放 | 免责声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紫砂专业人才库、紫砂工艺美术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西三旗建材城西路28号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20012114号-3